打好民生三张牌,提升栖霞人民幸福感
时间: 2016-01-27     来源:江苏热线    

  

  

  在今年栖霞区两会期间,栖霞区委书记、区长邢正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三五”期间,栖霞区将以极具栖霞特色的“五大定位”为蓝图,重点打造“南京副城、光电智谷、江海枢纽、科教强区、幸福家园”,其中“科教强区”“幸福家园”直接关系民生,是栖霞人民幸福感获得之源。为此,栖霞区委区政府,将重点打好“教育、医疗、保障”三张牌。

  组建名校教育共同体

  孩子们家门口就能上名校

  “以往每年升学时节,许多家长为让孩子能上一所优质中小学校,常常‘找遍了人、跑断了腿’。”栖霞区教育局局长徐观林这样形容曾经的栖霞教育。然而,如今的栖霞,越来越多的优质生源,选择留在本区读书,“2012年学校在校学生300多人,2013年有600多人,2014年则增长到1140人,大多是本地优质生源。”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校长林慧敏报出的一组数字,充分说明了栖霞教育近几年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栖霞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来抓,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增创教育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发展优势,全面创新开放办学、均衡教育的体制机制,引进名校,做强‘优校’,改造‘差校’,提升‘弱校’,为全区80多万常住人口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让徐观林欣慰的是,随着该区7个名校共同体的组建和发展,栖霞居民对于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认可。

  据介绍,栖霞近几年大力实施以名校、名师、名校长为核心的“三名计划”,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造峰抬谷,提档升级远郊薄弱学校,教育“洼地”急速向教育高地转变。

  造峰即引进省市名校优质教育资源。栖霞先后与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南京一中、琅琊路小学、拉萨路小学合作创办名校分校,打造以燕子矶中学、伯乐中学、栖霞区实小等为龙头的本土品牌学校。目前,全区9个街道中的8个,已拥有名校资源。

  抬谷即构建教育联盟。栖霞与海门构建“海门—栖霞”学校教育联盟,挑选7所中小学进行互访和对口交流;燕子矶中学开设“海门实验班”,邀请海门名师走进燕中课堂;摄山星城小学与南外仙林分校签订合作办学共建协议,八卦洲中心小学与晓庄学院附属小学合作共建,八卦洲中桥中学与南京九中携手共建,伯乐中学与十三中锁金分校合作共建。

  提档即推动远郊薄弱学校优化升级。栖霞制定“教师和校长流动”长效机制,选拔一批后备干部到南师附中仙林学校等名校挂职锻炼,并在市内选聘10位特级教师作为远郊学校发展指导团。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栖霞中小学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高考、中考成绩稳步提升。2015年,燕子矶中学本二以上达线177人,首届海门班本二以上上线率100%,本一达线率69%,越来越多的栖霞学子开始选择在家门口上学。

  “十三五”期间,栖霞将呼应南京大城北及栖霞风景区的建设发展,新建56所中小学、幼儿园。其中,今年将开工建设12所中小学、幼儿园。为了推动城北教育高起点发展,栖霞将继续推进7大教育共同体发展,“由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托管一批小学,并与南师附小建立教育联盟,建设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燕子矶校区,整体提升城北地区的办学水平。”徐观林说,该区还将狠抓八卦洲、龙潭远郊学校的发展,缩小区域内的办学差距。

  保基本托底线

  提升居民获得感满意度

  推动应保尽保,综合医疗救助、贫困家庭救助、民生保险三大新型托底政策惠及6000多户家庭;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584万元,累计大病救助18928人次,为1780名困难老人发放生活补贴费累计178万元,赔付民生保险183.87万元……2015年,栖霞坚持以民为本,做好民生保障基本功,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去年夏天,龙潭地区遭受罕见冰雹灾害,6000多户家庭财产受损。“我们投保了政府买单的民生保险,灾害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勘察理赔,6000多户获得民生保险理赔102.47万元,弥补了损失。”栖霞区民政局局长葛啟龙说,2013年,该区率先在全市开展民生保险,由财政出钱为居民办理人身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保险。2015年,该区受理222起民生保险,赔付金额183.87万元。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步来临,养老越来越成为居民关注的一大热点。“围绕民之所需,我们着力推进养老事业发展。”葛啟龙说,2015年,该区新增276张机构养老床位,新增3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家,2A级20家。全区累计养老床位数达349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42张;为近万名80周岁以上老人及时足额发放“尊老金”累计300万元,为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江苏省老年人优待证6万张左右;大力发展“医养融合”型的社会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立“医养融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6家;全区建设23个社区助餐点,惠及老人约500人。

  在做好基本民生保障的同时,该区建立1个区政务服务中心、9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为群众提供100多项便民服务。在服务中心的建设上,该区统配窗口功能,统建区中心到各街道中心的政务网络,统一配置使用政务服务综合管理系统,所有事项在一个平台网上办理。该区还率先推出“全科社工”模式,遴选出70多名全科窗口人员充实到窗口一线,打破“一人一窗一类事”的传统模式,推行“进一扇门,能办万家事”,使每个窗口都可提供所有事项的咨询、受理、结果反馈等业务。

  “院府合作”不断深化

  区里医院也能看大名医

  近日,79岁的邓德红来到栖霞区医院,花25元挂了个专家号。“后来我才知道,给我看病的是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张宁,在省人民医院挂他的号要花100元,还要提前预约。”邓德红说,经过张宁主任的诊断,她得了化脓性关节炎,需要住院手术治疗。“我们会把省人民医院的医生请到栖霞区医院,给她做手术。”张宁说。

  邓德红能在家门口看名医,得益于栖霞区政府与省人民医院2013年8月开始的“院府合作”。当时,为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让更多居民留在家门口就医,省人民医院和栖霞区政府开展了“院府合作”,由省人民医院帮助栖霞规划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技术支撑、业务管理和人才培训,提升栖霞区医院和各街道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

  “院府合作”中,省人民医院39名专家到栖霞区医院坐诊,并对该院消化内科、普外科、骨科和妇产科4个科室进行托管,从专家坐诊、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示教、重点学科建设和危重病例抢救等方面,帮助该院开展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提升该院医生诊疗水平。“科室托管效果明显,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急剧上升,仅骨科床位就从15张发展到36张。”栖霞区卫生局局长吕俊说,和2013年同期相比,该院2015年的门诊人次增加16.87%,住院人次增加62.83%,手术人次增加26.32%。

  不仅如此,全国排名第一的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还在栖霞区医院成立省人民医院栖霞康复院区,与栖霞区共建“栖霞区康复医疗体系”。这个康复病区,拥有门诊康复治疗区和34张康复床位,由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席励建安教授领衔负责,主要对脑卒中、脑出血、脑外伤、脊椎损伤、截瘫、骨关节损伤等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让他们能够生活自理。

  栖霞区还与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安排20名专家到龙潭街道靖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新建八卦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改善偏远地区居民医疗条件;已经在仙林大学城开诊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则加快与泰康人寿合作,建设医养一体化养老社区;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以“中医药防治慢性病”为突破口,将南中医专家引入到马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省中医院杨进教授为首的26人专家团队,则于每周一到周六在仙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迈皋桥医院变身市妇幼保健院北院。

  “近年来,栖霞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栖霞卫生事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全省最优品牌、专家、技术和管理,让栖霞地区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到更高层次、更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吕俊说。




网友评论: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