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内湖科技园区落实推动两岸论坛共识
时间: 2013-06-28
来源:江苏热线
两岸搭桥新气象-为促进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在台北内湖科技园区发展协会推动下,第三届两岸科技园区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于日前顺利举行,台北市产业发展局、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中国湖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及台湾4个财团法人与17个公协会齐聚一堂。本次论坛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两岸合计参加人数约360人,其中大陆150名(18代表团70单位)、台湾210名代表出席。三个产业合作分论坛、交流会由台湾10个公协会、基金会共同主办,12个公协会与大陆8家协会协办,两岸共30行业公协会积极参与此次论坛活动。
论坛开幕式由台北内湖科技园区发展协会理事长王仁芬主持,台北市副市长陈雄文应邀开幕致词表示,本次论坛聚焦在绿能、生技医材及智能文创项目等生力军,显示两岸产业交流已往新兴产业迈进。 大陆代表团主席中国国务院参事石定寰表示,服务贸易协议已为两岸合作开辟新的广阔空间,希望透过科技园区中小企业合作交流论坛为平台,增进两岸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合作,携手开发大中华经济圈的国际竞争优势。
台北市副市长陈雄文(左)与大陆国务院石定寰(右)参事互赠礼品留念
为期两天的论坛活动,针对两岸中小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与合作的契机,两岸企业、专家、公协会领导充分讨论、交流,达成许多共识,摘要如下:
绿能产业小组:「绿能产业」应将各种能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及减少对地球环境冲击之「节能减排」纳入提升成为绿色产业。因此宜透过双方实质的合作,不宜停留在交流。包括双方法令规范之松绑等,加速双方共同合作投资兴利而非竞争逐毛利,也不是单方面之招商引资,而是双方共同投资、合作开发、制定规范标准及市场布局等。此外,两岸高科技园区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议题,应提列为ECFA下阶段协议之优先事项。台湾目前绿能产业也遇到发展瓶颈,透过与大陆之交流合作,各取所长,以期在绿能产业与世界各国一争高下。绿能产业不能只单靠政府政策及内需市场,毕竟内需终有限度,故还需积极拓展商,可采示范区之方式来测试运作模式,必要时也可迈向「境外合作产业或园区化」之模式进行合作。
台北市政府产业发展局黄启瑞局长(右)与大陆国务院陈全生参事(左) 互赠礼品留念
生技医材小组:双方中小企业可以对方当地育成中心(孵化器)或是产业园区,作为合作起点,建立合作与交流的机制。在特色工业园或高新区做一个特定产业的整合,促使形成产业群聚及价值链,由政府提供适度的协助来帮助企业了解不同的规范与制度。
智慧文创小组:文化产业具有地域性并与生活环境有关,以文化创意与不同产业激荡火花,提升产品文化价值,创造获利模式。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可由人才交流开始推动产学合作,台湾学生创意与大陆产业结合,建议可从动漫与电影作为先行合作项目。两岸应携手延续中华文化之传统,融合创新、废腐留菁,连手打造具国际竞争力的文创产品及品牌。
两岸论坛已连续举办第三年,论坛主题为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及落实与地方合作,湖南省工商业联合会率领大批湖南企业领导一同参与此次论坛活动,与台湾企业家及公协会代表充分交流洽谈,大家共同认知台湾和湖南在过去的发展中都创造了经验,值得相互学习、交流和借境。湖南与台湾的发展,既有差异性更有互补性,两地开展交流合作的基础扎实、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论坛是两岸园区企业合作平台与起点,藉由此论坛将两岸科技园区主管,绿能、文创、生技医材业产业相关人士齐聚一堂,为两岸科技园区发展、中小企业合作,研拟出可行之具体合作方案,促成两岸新兴产业、园区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建构两岸合作平台建立系统化、制度化交流与合作媒合机制,透过合作平台交流、汇整、沟通、协调、整合、运作,达到两岸诚信合作、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赢发展的目标。
台北内湖科技园区发展协会论坛活动执行长黄富琮表示,论坛结束是交流合作起点,在5月21日、22日论坛结束之后,主办单位汇集整理各产业分组论坛共识,并于6月3日至10日分别回访大陆相关园区与企业,就论坛后续合作方向进行讨论,并实地了解产业发展现况与市场环境,未来将藉由论坛所搭建的平台,于102年7月开始成立两岸企业合作推动工作组,提出合作交流项目与计划,每季定期开会交流,协调、整合推动合作,并透过定期的检讨及成效追踪,达成实质之交流合作目的。此外,主办单位并计划将于今年底前与台湾绿色产业及生技医材产业邀请集相关公协会合作,分别组团回访大陆相关地方园区及企业,具体落实推动双方合作项目。

第三届两岸科技园区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 论坛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