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海外拓展之路(2012年报告)》向全球首发
时间: 2013-01-28     来源:江苏热线    

发达国家对中国品牌的熟悉度只有8% 发展中国家市场对中国品牌的熟悉度则达到31% 

    1月11日,由全国品牌社团组织联席会议、江苏省品牌学会、华通明略、南京大学品牌研究中心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面品牌管理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400多位品牌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媒体代表,围绕“战略升级: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路径”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第二届全面品牌管理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最大的亮点在“权威发布”环节。全球领先的市场调查咨询机构——华通明略向全球首次发布了《走向全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中国品牌海外拓展之路(2012年报告)》。这是华通明略继2012年12月发布《中国国家形象报告》之后的又一重要举动,报告发布方在去年和前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了代表不同区域市场的7个国家,既包括具有代表性的英国(欧洲市场)、美国(北美市场)和澳大利亚(大洋洲市场)等富裕国家市场的消费者,也涵盖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南非、印度和马来西亚的消费者,访问样本共计2359人。调查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了解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看法。报告分析得出中国品牌的竞争优势仍是“价廉”,发达国家对中国品牌的熟悉度只有8%;海外消费者不愿意购买“安全问题”影响的中国酒类、软饮品,对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很感兴趣等结论。 

    在调查涉及的联想、华为、中国航空公司、海尔、青岛啤酒等18个中国品牌中,发达国家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对这18个品牌比较熟悉的比例只有8%,其中联想的熟悉度最高也只有31%。而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上,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平均熟悉度达到31%,高达80%的消费者表示比较熟悉联想这个品牌。同时,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发达国家46%的消费者表示可以考虑购买中国品牌,而在发展中国市场这一比例达到59%。调查指出: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化程度还相对有限,对于大多数中国品牌来讲,国际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

    此外,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对中国的了解和印象也很不同。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对中国更为了解,对中国的印象也更为正面。对比各国消费者对中国的印象,也有一些很有趣的现象。例如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的比例在发达国家高达62%,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为39%;在发达国家,19%的消费者认为中国是一个“友好的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为28%,在南非最高,达到35%。

    报告点评人、全国品牌社团组织联席会议主席、江苏省品牌学会会长徐浩然博士表示,未来一切皆品牌,中国是经济大国但不是经济强国;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品牌大国,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像样的国际大牌。徐浩然还认为,中国制造毋庸置疑已经树立了一定程度的“物美价廉”认知度,但这种已有的品牌营销策略为中国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带来沉重不堪的负担,毛利润的微薄让中国企业海外市场感觉命在旦夕,产品竞争力不堪一击,海外市场的高速拓展更是异想天开,面对这种严峻的考验,中国企业不能再“等”了,中国品牌的国家化战术应该是国际品牌战术——细分市场,进军高端,主动参与全球市场博弈。当然,长就是短,短也是长,瓶颈即是突破口,短板恰恰就是未来增长最快的地方。
 

全国品牌社团组织联席会议主席、江苏省品牌学会会长徐浩然博士 

    


        发布会现场,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全国品牌社团组织联席会议秘书长张锐博士、华通明略新解决方案总监王磊、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颢瀚教授、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品牌》杂志社社长高伯海、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央视年度中国品牌发布组委会主任吴纲、南京大学品牌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韩顺平教授等与会品牌专家、学者纷纷围绕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大家一致认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走向国际是大势所趋,要坚持打造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个人品牌三品共进的品牌,让世界认知中国企业,认知中国制造,认知中国企业家、认知中国品牌。要狠、准、稳的打造中国产品的独特性、维护企业的相关性、保持企业家个人形象的一致性。抱团出海,我们要走出去,草船借箭,我们也要走出去,走出去,是中国民族品牌的唯一出路!只有走出去,品牌才能使中国赢得尊敬,我们才能让品牌赢得尊敬! 

    
 



网友评论: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