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这是本届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对一部法规进行三次审议,以期以反复细致研究,拧紧涉及千家万户的燃气“安全阀”。 原条例已不适应用气现状 《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出台于2005年,颁布15年来,我省城镇燃气公用事业实现长足发展,城镇燃气用户从800万户增至1500万户,县以上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9.8%,其中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82.9%,用气普及率、天然气利用量均处在全国前列。我省城镇燃气管道总长达8.8万公里,城镇管道天然气通达我省475个乡镇,极大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15年来,天然气供应占比从10%提至94%,我省用气大环境发生巨变,呼唤从城镇燃气经营者、使用者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全环节的安全生产和服务责任的有效落实。 因涉及千家万户和村镇企业,此次立法十分慎重。修改征求意见稿的草拟始于2017年3月,在第三次审议前,相关文本广泛向政府有关部门、各设区市政府、各类燃气经营主体、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还通过网络、专家论证会、立法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调研组还赴淮安、溧阳、无锡、徐州等地调研,第三方机构还作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邵伟明介绍,此次提交的文本重点围绕加强瓶装燃气监管、落实燃气经营者的安全责任、强化用户端管理、加强对燃气燃烧器具相关配件的质量监管、推进燃气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修改。 瓶装燃气销售拟推实名制 瓶装燃气是管道燃气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农村和餐饮行业仍在广泛使用。去年10月13日无锡一小吃店发生爆炸事故,就与瓶装燃气有关。调研显示,目前个体经营的瓶装燃气安全事故和隐患较多,有的个体液化气供应站气瓶使用混乱,发生事故时难以甄别气瓶充装单位和追究管理责任。 省有关单位提出,在用户端建立瓶装燃气销售实名制。邵伟明表示,这意味着首先需建立用户服务信息系统,出台相关配套举措,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销售实名制。因此,草案三次审议稿规定,瓶装燃气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服务信息系统,实行用户档案管理,推行实名制销售,并向用户发放供气使用凭证,定期向燃气主管部门报送用户管理等信息”。 不同于管道运输,瓶装燃气配送环节危险性更大。燃气配送“最后一公里”不少由非机动车解决,对这些车辆实施监管却缺乏法律法规依据。邵伟明表示,要对经营主体的配送提出要求,防范运输环节风险,需要燃气、交通、公安等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管理办法。因此,草案三次审议稿增加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制定配送服务管理办法,逐步实现燃气经营者统一配送。 当前,一些高层建筑如写字楼没有覆盖管道燃气,这样的场合也有瓶装燃气使用,而这是被消防部门严格禁止的。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应当在法规中写入相关禁止性规定。因此,草案三次审议稿规定禁止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物内、高层建筑内使用瓶装燃气。 全链条审慎研究保安全 燃气安全系于链条上每个链环,此次修改从压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到零部件质量、安全技术等各环节细致研究,增加和调整多个条款。 二审时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处理好燃气供应端和使用端的安全责任划分,盖因燃气经营者具备更专业的安全用气知识和技术人员,建议恢复草案一审稿中关于燃气经营者入户检查和指导监督的规定。省有关单位也提出,明确经营主体入户安检规定,压紧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由此,此次修改稿增加瓶装燃气经营者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免费入户安全检查的内容,还明确如发现用户违反安全用气规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用户。 此次还修改明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加快推进燃气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与燃气经营企业的用户服务信息系统相互联通,实现全程监管。另外,修改还细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在燃气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要求“发现燃气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提醒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对草案三次审议稿进行分组讨论时,与会者还重点关注一处监管空白:企业自建燃气站点。“江苏大量企业使用燃气作为燃料,这块如果监管不落实,监管是有硬伤的。”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副主任张弛的观点,也是许多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的看法。正在我省进行督导的国务院安全生产督导组也提出,建议关注当前修订稿中没有企业自建站点相应条款的问题,避免形成安全监管空白。 草案三次审议稿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燃气燃烧器具、软管、减压阀、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产品的监管,并公布不合格产品名单。鼓励用户安装使用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规定餐饮用户在室内使用管道燃气,应当安装使用兼具报警和自动断气功能的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陈月飞) 原标题:新修订的《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接受审议 审慎立法,拧紧燃气“安全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