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2017年,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再次勉励江苏干部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五年来,江苏牢记嘱托,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让更深沉、更持久的文明力量浸润江苏人民、江苏大地,照亮江苏高质量发展之路。 【向总书记汇报:两个文明一起抓 咱们马庄有"三宝"】 徐州贾汪区马庄村,有一个宝贝叫"真棒"香包。 2017年,总书记来马庄时曾买了一个。 马庄村村民、非遗传承人王秀英回忆:“总书记说香包做得好,做得精致,要一定要这样做下去。现在,香包越做越好,我们这些做香包的人都富起来了!” 如今的马庄村成立了香包文化大院和香包博物馆,不仅把香包做成了文化,还带动了村里接近300人的就业,来同时进行香包的制作。现在村里一个人的收入,一个月平均能拿到3000元钱! 不止钱袋子鼓了,脑袋也富起来了。你看,马庄村的文化礼堂,乡亲们正在排练呢! 马庄农民乐团团员王娟说:“马庄农民乐团是贾汪区新时代新思想宣传队,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骨干力量!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故事讲好、唱好!把内容写到快板里、政策编在歌曲中,让村民听得懂、学得会!” 村民王飞说:“这五年来,随着农民乐团名声越来越大,以前农村的打架斗殴、打牌赌博,还有一些低俗的文艺活动,在我们村都看不到了!我们的乡风越来越文明了,我们老百姓的精神头越来越旺了!” 村民夏莉说:“现在马庄村每年还进行‘十佳好婆媳’的评选。我家婆婆对我也是非常得好,家里的大事小事我都和婆婆商量着来。” 现在的马庄村,幸福的生活唱着过! 五年来,江苏组织"百姓名嘴"深入基层宣讲10余万场,全省建成各类 "道德讲堂"近4万个,受众3600多万人,每年组织400万基层党员集中冬训。 贾汪,真旺!马庄,很红!马庄村的发展正是总书记所说的"既富口袋也富脑袋"的生动写照。 五年来,江苏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以先行者的担当和奋斗者的自觉,全方位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文明江苏建设,在社会治理、家风建设、文明创建等各方面繁花满树,硕果累累。 五年来,江苏的社会文明程度逐年提高,测评指数从2015年首次发布时的86.25,提高到2018年的89.23。 目前,全省已有17座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全国第一; 五年来,江苏的道德风尚更加彰显。全省共有297位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及提名获得者,2000多位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时代楷模、最美人物数量居全国前列; 五年来,江苏的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超过90%,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居全国第一。 这五年,江苏的老百姓不仅感受到文明的力量、家园的温暖,还在文脉传承、文明创建中奋力书写新时代文明江苏的壮美答卷。 【强富美高 江苏答卷 文明之光照亮"江苏之路"】 米拉是一个俄罗斯姑娘,也是扬州大学的留学生。来到扬州五年,她被扬州悠久的文明而吸引,更为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的文明新风而感动。 米拉说:“行走在这座城市,人们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还有夜幕低垂的时候,那些24小时的城市书房,让我感受到这座古老城市永不变的美好。 站在京杭大运河旁边,我们可以看到当年扬州的盐商大宅,想起当年扬州城的繁华。而正在建设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承载着历史记忆,走向新的繁荣。” 淮安打造"运河之都"、无锡建设"江南水弄堂"、苏州再绘"姑苏繁华图"、南京成为国内首个"世界文学之都"、扬州入选"世界美食之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发展的深层动力。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更是将文化建设高质量作为"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之一,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苏故事、建好精神家园。 五年来,江苏有1位作家获茅盾文学奖,3部作品获鲁迅文学奖,7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涌现出孙晓云、柯军、毕飞宇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化界领军人物,创造出《拉贝日记》《鉴真东渡》《运之河》等极具国际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持续推动乡土人才"三带"行动,率先全国在工程职称系列中增设乡土人才专业,形成人才辈出、气象万千的 "江苏气派"! 五年来,27家全国试点、21家省级试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堂堂"活"起来的思政课和道德讲堂,春风化雨、立德树人; "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引导全省青少年从小践礼修德,从优秀走向优雅。 五年来,江苏扎实推进构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七大行动"。从"时代楷模"到"最美奋斗者";从全国道德模范到中国好人,从"莫文隋"到志愿江苏,从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到新时代"开山岛"精神,汇聚成江苏的精神河流,浇灌出新时代的文明之花。 五年来,江苏牢记总书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的殷殷嘱托。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时代"枫桥经验"、"放管服"改革……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从各自为政到群策群治,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绣花。江苏社会治理的创新,不仅连接了记忆中的邻里温度,让温暖在一座座城市涌流,也为"中国之治"贡献更多力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说:“在江苏,我们努力让核心价值观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南京师范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冯甲鸣说:“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志愿精神,让温暖更多一度。” 社区居民钱序仁说:“现在邻里关系和睦,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和小纠纷大大降低。” 社区志愿者余文宝说:“每个家庭都能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社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成果。”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说:“传承经典,书写答卷,是我们每一位江苏人的责任和担当!” 五年来,江苏全省1.65万支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城乡基层,江苏城乡社区服务管理体制覆盖率达100%。2018年 江苏公众安全感提高到97.6%。 从文化动力到文明助力,江苏是如何汲取精神养分,为建设新江苏提供丰富滋养、坚强保证的呢? 江苏台特约评论员、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说:“从刚刚的片子里我们看到,过去五年,我们江苏打造社会文明高地:可以说是培根铸魂成效显著、文明创建硕果累累、文化标识度更加显著、法制建设全面进步、文化产业更加发达。无论是江苏人还是来到江苏的人们,都能清晰地感受到,文明创建,形成"江苏气象";文脉传承,彰显"江苏气质";文化建设,凸显"江苏气派";可以说,五年的时光,总书记对江苏"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殷切希望,已经春风化雨般地浸润江苏、泽福百姓。这些成果的取得,既有省委省政府的顶层设计、决策部署,也有全体江苏人民的自觉行动和接续奋斗,为新时代新江苏注入更具时代特征的道德滋养、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江苏这片创造过无数辉煌的土地上,全省上下,一定能够牢记总书记重要嘱托,汲取力量,奋力前行,让遍地绽放的文明之花,成为新时代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成为引领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五年奋斗如诗,五年成就斐然。这一切得益于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强富美高"鲜明地镌刻在高质量发展的旗帜上,也离不开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向着目标看、对着目标干,用汗水书写答卷、用奋斗谱写新篇。 嘱托犹在耳,奋进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继续砥砺前行,让"强富美高"成为江苏发展新征程上最美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