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时间: 2016-01-24     来源:江苏热线    

  陆雅芬委员带着提案参加分组讨论。范晓林摄

  新华报业网讯 江苏省政协委员、常州市武进区政府副区长陆雅芬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员会的分组讨论时提出,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学校及家长们对孩子的家庭作业也更加关注,但一些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几乎变成了“家长作业”,这些家庭作业超过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只有家长“披挂上阵”才能搞定。

  陆委员说,当前中小学作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家长被“绑架”了,家庭作业变成了苦不堪言的“家长作业”。比如:有的学校布置低年级孩子每天讲故事,并要求家长记录,孩子讲10分钟,家长就得写三四千字;有的学校布置的“电脑小报”和“手抄报”作业,美编、文字要求超越学生已有能力,没有家长帮忙很难完成;有的老师布置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作业,学校无法提供物品和材料,要求家长找器材、找道具、准备物品,家长觉得左右为难;有的中小学生数学拓展作业难度太大,让家长发出了“不读个博都不敢养娃”的感慨。城里的年轻家长尚且如此感慨,更何况外来务工的民工子弟呢?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多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形成了“小学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的框架规定。

  陆委员提出,针对“家长作业”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把作业负担、作业质量等纳入规范办学督导内容,引导学校和老师合理布置、求精求少。学校要倡导教师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现成作业,杜绝不加选择地成册布置作业,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作业研发、审核、总量控制等环节的责任人。学校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教师对布置的作业应该做到全批全改,提倡面批与集体讲评相结合,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单独交流。

  作业完成时间多长合适呢?陆委员建议,学校要建立作业总量控制和作业检查制度,严格按照教育部形成的“小学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的框架布置作业,同时,学校要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及批改情况,分析作业的质量,每学期开展一次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记者范晓林



网友评论: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